最新老虎机_pt老虎机游戏@

图片

图片

您的位置:首页 >要闻关注>详细内容

要闻关注

整治虚假大学 净化高考招生环境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6-06-06 09:45:53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整治虚假大学 净化高考招生环境

发布时间:2016-06-06 08:06:31      来源:人民网舆情监测室       
分享
摘要:近日, 某民间教育网站公布了第五批“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”,全国73所虚假大学被曝光。据统计,自2013年以来,该机构已累计公布5批共400多所虚假大学。

(原标题:整治虚假大学 净化高考招生环境)  

1 舆情综述

又到一年高考季,“虚假大学”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。近日, 某民间教育网站公布了第五批“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”,全国73所虚假大学被曝光。据统计,自2013年以来,该机构已累计公布5批共400多所虚假大学。

虚假大学何以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?舆论指出,虚假大学横行,既有信息不对称、考生受骗上当的情况,更有很深的文化根源。从某种程度上讲,虚假大学滋生不绝的背后,有着崇拜文凭、迷信学历的教育观和人才观。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,加大打击和惩治力度,或许能把虚假大学打回原形,遏制其野蛮生长;然而,若要把它消灭得无影无踪,还高等教育一片晴朗天空,则须久久为功,在培养正确教育观、人才观上下足功夫、做足文章。

2 虚假大学本质是诈骗

虚假大学是纯粹售卖假文凭的骗子。从本质上说,这不是教育问题,而是彻头彻尾的诈骗。

《京华时报》发文指出,虚假大学不同于“野鸡大学”,它一般没有固定场所和机构,也少有师资或教学,主要是“办假文凭”的钓鱼网站,是网络诈骗的一种。由于犯罪成本低——据说通过代码拷贝,几分钟就能建成一个网站;加上服务器往往在境外,这种游击战术客观上增加了相关部门监管和打击的难度。

《北京青年报》刊文认为,虚假大学利用网络搞一个虚假的大学网站卖假文凭,是以制造假大学网站来进行欺诈,根本没有注册,也没有校舍,没有师资,其性质就是网络诈骗,和网络电信诈骗、金融诈骗一样。

荆楚网评论称,虚假大学说到底跟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沾不上边,它开设的看起来冠冕堂皇的网站实质上就是一个钓鱼网站,以骗取网络报名受教育者的钱财为目的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虚假大学实质上就是网络诈骗犯罪,新修订的《刑法》对网络诈骗犯罪是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和打击措施的,职能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有法理支撑。

3 虚假大学泛滥折射监管缺失

讨论虚假大学最应该探讨的依旧是监管问题,如果说一次行骗得逞具有偶然性,那么多年同一所学校相似的行骗手段不断得逞,就只能说明相关部门治理发力迟缓。

新华网评论称,监管的缺失令虚假大学无惧曝光,换个“马甲”照样招摇撞骗。其实,虚假大学正好钻进了监管的空白地带,教育部门无法监管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高校;工商、网信、电信等部门对网络虚假信息的监管又不能时时全覆盖;若没有受害者报警,警方很难立案;司法部门“不告不理”的底线也不能突破,没有原告起诉,法院自不会主动介入。

《中国教育报》强调,假大学屡禁不止,首先暴露出相关部门的监管漏洞。应当说,虚假大学在办学过程中,留下了许多可以跟进管理的痕迹,甚至许多是由“正规培训机构”所主办的。但遗憾的是,这些年来,尽管虚假大学多次被曝光,我们也几乎看不到哪个地方真正重拳出击,在打击上取得了成效。所谓无人举报难受理、“游击战术”难跟进等说辞,难推失职之责。

《半岛都市报》撰文称,虚假大学名单每年都会在网络上被广泛曝出,而且“榜单”也在不断扩容,但却没有相应的查处机制。民间版本的“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”凸显出相关部门责任缺失的尴尬。作为职能部门,在职责范围内没有发现虚假大学,而对民间网站的曝光举报,却又熟视无睹。责任的缺失和懈怠,无疑会助长虚假大学的泛滥之风。

4 治理虚假大学亟待综合执法

要彻底消灭虚假大学,就必须对其违法性进行认定并厘清各相关部门的责任,通过综合执法与治理,消除虚假大学的生存土壤并切断其违法产业链。

央广网评论指出,清理虚假大学,需要监管部门主动作为。教育、公安、工商、电信等部门应加强联动,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,让“李鬼”无处藏身。同时,全社会更需要形成合力,破除“唯学历论”的观念。斩断虚假大学背后长期存在的利益链,不妨在探索建立公民诚信体系的过程中,将文凭造假等问题列入黑名单,让使用虚假大学文凭的人,付出诚信的代价。

河北共产党员网发文称,教育部门、网络监管部门、公安执法部门需要联防联动,积极作为,发挥政府部门的权威,及时公开虚假大学的信息,查处违法犯罪的欺诈行为。除此之外,政府部门需要创新管理方式,联合社会组织、机构,加强合作,发动社会、群众、媒体的力量,让这些“行骗者”“再无行骗之法,毫无藏身之处”。

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王金海建议,各地公安、教育、工商等部门应当联合执法,加大对虚假大学以及制售虚假学历文凭的打击力度,提高制假售假者的犯罪成本。同时,加强国内外相关地区或国家之间的互联网域名、虚拟主机、IP地址等方面监管合作,严厉打击各类虚假教育类网站等。

5 网民期待相关部门严厉打击虚假大学

临近高考,虚假大学泛滥话题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,广大网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。经抽样统计发现,网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:86%的网民认为,花几千块钱,一个假模假样却足够忽悠人的“大学”就可以开张了,骗人钱财,误人前途,主要原因还是违法成本低和监管不到位;65%的网民表示,有需求才有市场,不合法的需求制造了畸形的市场,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,一张亮闪闪的能拿出手的文凭就成了砸开就业门的敲门砖,有些人看到这种需求就动起了歪脑筋;58%的网民称,前几批公布的300多所“冒牌货”多数已被打掉,可见给予虚假大学“毁灭性打击”并非难事,虚假大学屡禁不止,甚至“死灰复燃”,说明当前的治理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;49%的网民强调,期待公安、教育、工商等多个部门积极履职,尽快与社会自发的曝光行动形成一股合力,整合治理打击的力量,惩治网络时代立体交叉式的犯罪,以提升造假诈骗的犯罪成本,尽早走出虚假大学“年年打年年有”,换个“马甲”继续骗的治理困境;37%的网民建议,呼吁监管部门严格公正执法是治标,铲除滋生假文凭需求的土壤才是治本,这有赖于教育制度、就业环境、文化理念方面的转型,眼下互联网监管完全可以成为治理虚假大学的突破口。此外,还有13%的网民表达了其他观点。如有网友提醒道,为了切断虚假大学打造的发证加认证造假链条,用人单位不能置身事外,而是应该加强相关证书审核,让虚假大学的目标受众无利可图。